点此访问江北区人民政府(区教育局)网站 点此访问江北区校务信息公开平台
您目前的位置:校务信息公开>教育科研>正文

教研无止境,共研共成长——记“双减”背景下修人学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数学专场)

来源: 作者:严妍儿 发表时间:2022-07-29 访问次数:660

六月的雨,总是不约而至,清退炎热,带来清凉。6月10日上午,我们修人学校迎来了“以生为本 学为中心——‘双减’背景下基于学生学情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数学专场。本次活动非常荣幸邀请到宁波市名师王洪乾老师莅临指导。

 

课堂展示

王依盈老师从搭配衣服的情境引入,关注思维表达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写一写,画一画,激活已有认知,找到所有搭配方法,由具体到抽象地呈现学生不同的表征方式。再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从具体文字表述,到抽象的符号表达的变化过程,体会用符号表示更简洁、明确等优点。基于学生自主画图,充分说理等教学环节,逐步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培养模型思想。整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杨伟刚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在审题过程中,放慢节奏,先让学生说一说喝的过程,再追问“你觉得喝了多少杯牛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自然引发画图需求,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反馈时,杨老师让每一个孩子能充分地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思考,进一步认识体会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思想的优势。整个发言过程,借助了几何直观,是学生不断唤醒自我经验,逐渐明晰问题的过程,也是展现思维,提升思辨能力的过程。

 

专家指引

专家王洪乾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清晰,目标定位准,设计符合学生学情。同时,也针对课堂细节,给出建议,提供了实质性的指导。

例如在《搭配》一课中,王洪乾老师引领大家要跳出例题框架,思考如何抓住知识的生发点,有序思考的“序”应体现在哪里,算式的理解如何与图示有效结合。

在《喝牛奶问题》一课中,怎样的图示能更清楚地表示第二次喝了半杯的一半,需要放手多给学生一些探索、比较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回顾学习过程,对比变式,引导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整体思考。

 

活动感想

在此次活动前,我们以“画数学”解决问题校本研修活动为依托,就两堂课展开了一系列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的研讨。通过本次课堂观摩,王老师的建议和指导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考,老师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

潘旭敏:两位老师基于我校学情进行教学设计,经历多次试讲,不断梳理思路,调整语言。今天两堂课的呈现思路流畅,稳扎稳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后,王洪乾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价,王老师从教材分析开始,将每一个环节的亮点与需要注意的地方娓娓道来,王老师还提到要丰富练习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对题意的理解能力等,满满的收获!

杨哲人:听了王洪乾老师对课的点评,我们受益匪浅。在授课时,可以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更多采取对话式的短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习题时,可以注意呈现方式,让学生学会灵活迁移。

王璐丹:王依盈老师的整堂课设计精巧,注重实效。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连一连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知识并运用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杨伟刚老师带来的“喝牛奶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杨老师从学情出发,给学生设立合理的台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支架。最后,王洪乾老师带给我们非常接地气地指导,王老师说: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在疑问中顿悟。整个上午满满的都是干货,受益匪浅。

杨洁慧:在研磨这两堂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学生学习起点在哪里?通过教学,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们希望通过画图的策略,让学生经历学习“发生”的过程。王洪乾老师的建议是深刻的,更是接地气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看似懂了,但又说不明白的地方出发,以问题串暴露思维,在各种表征对比、补充、质疑、修正等过程中不断增加思考的深刻性。

王辉:本次研讨活动,我主要参与了高段“喝牛奶问题”一课的研究。“喝牛奶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对“牛奶和水混合物喝半杯,有多少牛奶?”这个知识点上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王洪乾老师在点评中也重点提到了要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借助直观图示,对应简短的语言、算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图示,不同层次的说理总结,理解兑满了热水后的半杯,牛奶占整杯的1/4。教学中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判断、明晰解题的本质要素,从而解决问题。

王亚莉:在专家的引领下,让我对如何备好一堂以画图解决问题的数学课,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学情上上好这堂课,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学的思维角度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每一轮的磨课、专家点评、分析交流,都是一次次走出局限,打开眼界的过程,使我对“喝牛奶问题”这节不简单的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道可致远,有法可抵彼岸。本次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聚焦生本、研究优化课堂的学习机会,就让我们初心如故,品味成长,蓄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