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访问江北区人民政府(区教育局)网站 点此访问江北区校务信息公开平台
您目前的位置:校务信息公开>教育科研>正文

聚焦“双减” “慧”做数学

来源: 作者:魏映娜 发表时间:2022-12-28 访问次数:3504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研究课堂作业提效成为慈城中心小学落实“双减”工作的重点举措。各科教师聚焦如何规范作业、怎样精编精选作业、二次批改作业如何提效等问题不断地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对特色作业的设计,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功能,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通过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对本学期各学科的作业研究与实践做一个小小的回顾,留下我们在作业优化前行路上稳步前行的印记。


         数学学科——聚焦“双减” “慧”做数学

1|常规作业共分享

            “求木中长者,必固其根本;预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生获得良好学业表现的关键,在于细节常规的落实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在“双减”政策与《课标》的指导下,我校数学组老师进行如下设计。


作业 · 常规篇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我校数学组对数学作业的设计、书写、批改、评价等一系列指标,在仔细认真研读《课标》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业要求下,铢分毫析,设计了难度分层、形式多样的作业。


   量化· 评价

      量化评价具有逻辑性强,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高的特点,能够对作业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精确分析,能够帮助老师“望闻问切”,给出“治病良方”,做到“药到问除”。

    

         


2|趣味作业齐参与

         校数学老师从儿童出发,立足知识本位,通过作业这一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秘与魔幻,体验数学的好玩与有趣,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播下生长的种子。

巧做 · 身体尺

我们的身体很神奇,藏着一些长短不一的尺子。“一拃”、“一庹”、“一脚”、“一步”……这些都可以当作尺子。二年级以“巧做身体尺”为主题,让孩子们动手制作身体尺,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感受“身体尺”的魅力。

妙制· 时光轮

数学知识不只来自课本,更源于生活。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到钟表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三年级的老师设计了“创意钟表”的作业,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并在思考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学习钟表的相关知识。

游戏· 体趣味

游戏是童年时光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数独”、“二十四点”这些传统的智力游戏就能很好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因此,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游戏”比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不断思考与尝试,自主探究深层的运算原理,体验数学学科的无限魅力。

3|特色作业展风采

    影响孩子学习水平表现的关键,除却细节常规与学习习惯之外,更主要的仍然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驱力,而这一种内驱力需要多方合力才能激发出来。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我校数学组在面对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孩子,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个性化作业。既解决孩子“吃得饱”的问题,也解决孩子“吃得好”的问题。

数学 · 小报

借助“兴趣”驱动“学习”,以制作“数学小报”为任务,让孩子们主动去寻找书本上、网络中有关数学的内容,并对它们做出合理信息整合。设计、排版、创作......一张张小报浓缩出了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思维· 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导图、灵感触发地图或者思维地图,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六年级的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用画图的方式构建数学领域一个又一个概念系统,沟通数学知识的内在练习,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巩固与内化。


自编· 作业

“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举一反三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六年级数学知识时,在多个单元的“解决问题”中发现了“问题”的共性。师生经过共思、共探、共研,将“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与“百分数解决问题”合二为一,完善了寻找“单位1”的方法,实现了“问题模型”的简化,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老师们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巧妙地将数学与生活、游戏相联系,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与探索,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真正实现“减负”与“提质”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