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访问江北区人民政府(区教育局)网站 点此访问江北区校务信息公开平台
您目前的位置:校务信息公开>基本情况>正文

“指尖·非遗”画展--双减背景下优秀美术作业赏析

来源: 作者:叶仁泽 发表时间:2023-02-23 访问次数:1037

      “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宁波市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指尖·非遗》美术节画展于2023年2月15日开幕。此次画展孩子们用另一种艺术语言——泥塑,呈现出充满诗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画展一共有六块展区,分别是“国之重器”、“泥玩雅趣”、“采风问俗”、“衣香鬓影”、“歌台舞榭”和“八珍美食”。每一块展区还有一位身着汉服的小讲解员,为大家绘声绘色地描述非遗作品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当你从画展的这一头移步至那一头,就好似畅游在千年的历史画卷中,让前来参观的老师和学生不仅能享受到视觉的盛宴,还能体验到文化的洗礼。



第一章——“国之重器”

        “泥塑工坊”的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画框、纸盘、木片等各种综合材料,用一双双巧手塑造出了铜器门环、三星堆青铜面具、泥金彩漆盘和青花瓷瓶。

先来看辅首衔环,威严的兽首巧妙地扣住了门环,一幅幅作品又叠加组成了两扇大门,在庄重的大红与辉煌的金色相互映衬之下,好像一步之间就踏入了另一个时空。


       抬头来看那三星堆青铜面具,距今已经有三千至五千年的历史。它们纵目阔耳,有的眼睛还像柱子一样凸出来,充满神秘而又奇特的气息。

        还有青花瓷盘,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它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历史的洗礼,这项技艺愈发成熟大气了。

一幅幅精美壮观的作品,都是泥塑工坊的学生用心体验后创作而成,看着展出的作品,再有模有样地介绍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很有成就感。


第二章——“泥玩雅趣”

        旧时童年犹如老照片一般一页一页翻过,那些记忆美好如新,总能勾起人心底里的丝丝温暖。泥泥狗和泥咕咕就是老一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玩具,质朴大气,充满乡情。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慢慢了解父母和祖辈的童年,也激发了他们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台阶上一排的黑底相框就是奇形怪状的泥泥狗,它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的一种泥玩具总称,造型古朴,主要以黑色为底,彩色绘塑,是具原始风格的传统民间艺术。


        台阶下一排是泥咕咕,因为尾部有小孔,吹响时会发出低沉的“咕咕”叫声,所以叫“泥咕咕”,又称“泥叫叫”、“咕咕鸡儿”,真是童趣十足。

这组好玩的作品以圆雕的形式呈现,要塑造的角度很多,孩子们一边做一边还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了多方面考虑事物。


第三章——“采风问俗”

        中国的风俗文化底蕴深厚,它们时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生对十二生肖再熟悉不过,在泥塑课上他们还能深刻了解到生肖文化对应着十二时辰,能准确记录时间,十二种动物背后还有各种有趣的故事传说,孩子们学得开心,做得也很有创意。

        泥塑的学习还适当结合了宁波当地的农谚风俗,“夏至杨梅遍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学生明白了像这样的农谚与当地的气候、农事等都息息相关,这些农谚指导着劳动人民进行各项生产实践,非常的了不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与借鉴。

        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无处不在,把这样的传统风俗结合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才能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第四章——“衣香鬓影”

        孩子们在“泥塑工坊”中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非遗类型。蓝印花布、苗绣生花、龙凤旗袍和丝丝盘扣,都是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学生利用瓶子、木片、架子装饰成各种布艺织绣品,线条成形、造型叠加、描绘增色,一步步地塑造成品,这是对中国传统技艺的致敬。

最高处是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你们看这蓝色的底和白色的纹样,无一不展现着泥塑纹样的精巧。

        上面的九宫格作品是苗绣生花,是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灵巧的苗家姑娘把家乡的飞鸟虫鱼等美景绣在了布上随身而带,让苗家人的历史成了穿在身上的史诗。

        上海的“海派旗袍”中尤其出名的龙凤旗袍,也是由来已久。从早期的秦汉深衣,到清代旗女之袍,都是历史的痕迹。

        最后还有那余姚的丝丝盘扣,在中国服饰的演化中逐渐改变,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称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

特色的织布、独有的纹样、古朴的色彩、传统的技艺都尽情体现了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智慧。孩子们看着自己制作的美轮美奂的泥塑作品,不禁赞叹不已。

第五章——“歌台舞榭”



        说起京剧,大家都知道那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泥塑工坊的孩子们个个都能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它的由来,京剧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它是享誉国内外的一门艺术,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我们以京剧脸谱的形式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京剧、热爱京剧,把文化传承与发扬下去。

第六章——“八珍美食”



        “吃穿住行”,吃为先。身为地地道道的宁波人,怎能不说一说宁波的特色非遗美食呢。

        宁波汤圆始于宋元时期,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宁波人会在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还有那香喷喷的梁弄大糕,又叫印糕、方糕,雪白的大糕上面有可食用红粉印的“恭喜发财”、“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不同的字样,在余姚梁弄一带的特定传统节日中,人们会赠送亲朋好友以示诚意,带有浓厚的地域民俗特征。

        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吃货”的智慧,拿个小碗,做个勺子,垫个蒸笼,从材料的准备到展示的方式,都是这一个个小脑袋里想出来的好主意。你看着是否也觉得很有食欲呢?

        六块展区形成一道风景线,全校二十四个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一一参观。大家一边认真听小小解说员的介绍,学习中国的非遗文化,一边驻足细细观察与品位泥塑作品的精美。甚至有的孩子们要去下一个展区了还意犹未尽,与一旁的老师同学轻声探讨刚才的作品,想了解更多非遗项目的知识。六块区域的展示足足进行了两个小时,老师和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纷纷感叹“泥塑工坊”孩子们的手巧,没有想到这么多精美绝伦的作品竟是出自一群小朋友手中,迎来了大家一声声赞美。  

        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历经岁月长河后的深厚积淀,更是中华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本次画展以“指塑非遗”为主题,用泥展匠心,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传达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艺术创意的展示,将我们中国的非遗故事向人们娓娓道来,在潜移默化间激发了对祖国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更唤起了大家对中国非遗的弘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