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访问江北区人民政府(区教育局)网站 点此访问江北区校务信息公开平台
您目前的位置:校务信息公开>教育督导>正文

【双减进行时】立足“双减”优化课堂,同课异构共促成长

来源: 作者:宋兆伦 发表时间:2023-04-11 访问次数:732

“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之际,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打造高效课堂。3月30日下午,洪塘实验学校、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联合开展了“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同中有异,异中求同,授课老师展示各自精彩。洪塘实验学校的袁雯莹老师、宁波上海外国语学校的马颖超老师同课异构执教五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




袁雯莹老师首先回顾作者,读通诗词,了解背景,让学生沉浸到诗人所在的时代。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地名,抓住关键词,从神态、语言、动作体会诗中的感情再融入诵读。然后学生拓展想象,在讨论与探究中落实思维发展与情感提升,品味诗人的这一份“狂喜”。最后结合课堂作业本写出剧本,进行表演。



马颖超老师先解诗题,了解背景。根据四个学习任务学习本课。任务一,预学探知,读通古诗。学生进入到了情境之中。任务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任务三,编写剧本,感悟诗情。任务四,链接古诗,体会情怀。补充杜甫另外的三首诗《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深入体会杜甫的形象。


上课结束,孙校长肯定了上课老师的辛苦付出,提倡大家跟上时代。他认为,落实双减,就要深入研读新课标,让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中落地生根。做到课堂目标精准,留出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从而落实“双减”要求。




之后各年级组代表进行精彩的点评。一年级组老师认为,这两堂课读贯穿始终,学生在读中理解了古诗的意思,体会了情感。通过学生想象,合理补充情节,丰富了诗的内涵。二年级组老师认为,马老师的课堂环节清晰,环环相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情感渲染很到位,让杜甫的爱国形象变得更立体。三年级组老师认为,袁老师的课堂巧妙利用了视频和地图,紧扣单元要素进行,课堂情感深入到位,水到渠成。四年级组老师认为,马老师的课堂处理简洁干净,借背景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同时挖掘文本,让学生从体会表面之喜到体会内心悲喜交集。六年级组老师认为,袁老师的课堂板块比较清晰,学生学得投入回答也精彩。但在课堂上还可以加入一些字词的理解,如:妻子、涕泪、衣裳等。


最后金秋霞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作了精辟的点评:1.抓住单元要素,体会人物内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正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但在这首诗中杜甫虽然自己颠沛流离,心心念念的却是百姓,百感交集、狂喜体会不容易。2.充分进入诗歌,拓宽学习厚度。狂喜的来源,不仅是个人的欣喜,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马老师通过组诗呈现的方式拓宽了学习的厚度,丰富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真正理解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此次课堂展示,对我们下一步怎样把语文要素融入到古诗教学当中有所启发。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本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搭建展示互动的平台,彰显了教师教学个性,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教师成长。我们必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教科研中继续寻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